-
如何用VSEPR理论解释三氧化硫分子的极性?
要用VSEPR理论解释三氧化硫(SO₃)分子的极性,需从分子构型、键的极性及电荷分布对称性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如下:一、VSEPR理论推导SO₃的分子构型价层电子对计算硫(S)原子的价电子数为6,每个
-
有关“孤对电子”的重要知识
孤对的排斥力是“分子结构”模块重点的考察内容,我们这期重点讲一讲这个模块。1. 为何孤对电子的排斥力更大? 简单来说,相比于键对电子,孤对电子距离原子核更近,所以产生的排斥力更大。比如说,SO3中S-
-
SiH4(甲硅烷或四氢化硅)中硅的化合价为多少?
SiH4(甲硅烷或四氢化硅)中硅的化合价为-4价,这是基于氢的电负性高于硅,且化合物整体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的。化合价分析电负性差异:氢的电负性(2.2)高于硅(1.9),因此在SiH4
-
为什么辣椒素含量高,辣椒却不辣?
俗话说得好,“一辣解三馋”。对于“无辣不欢”的吃货来说,辣椒不只是调味品,简直是快乐源泉。那种舌尖被点燃、汗珠在喷涌、偏偏又停不下筷子的刺激感,让人欲罢不能。众所周知,辣椒的辣味来自于一种被称为辣椒素
-
高中化学必修阶段如何正确判断吸、放热反应
正确判断吸、放热反应1、化学反应总体遵循“分吸合放”规律,即大多数分解反应吸热,大多数化合反应放热,且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占少数,所以务必记住常见的吸热反应。2、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必须属于化学变化,物质
-
2025高考化学猜想之化学前沿科研突破全景解析
一、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产氢效率提升15倍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通过掺入5%的稀土元素钪,成功研发出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该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的产氢效率比传统二氧化钛高出15倍,光生电荷分离
-
2025高考一些小道消息
听说今年25届高考命题底层逻辑:“素养导向”已不是口号,而是渗透每道题的DNA!一、预测依据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升级:关键调整:增加“复杂情境处理问题的能力”权重 2、新课标修订重点:各科新
-
有机化学中,羟基能不能直接作为离去基团离去?
酸性条件下,羟基在允许 E1 消除的底物中可以作为离去基团,过程中羟基可以先接受一个质子(H⁺)形成R-OH₂⁺,碱性大大降低,离去能力增强,以水的形式离开;但羟基永远不会出现在E2消除,即碱性下作为
-
反应机理中过渡态和中间体的区别
在有机合成反应机理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概念和界限。事实上反应过渡态和反应中间体在能量、稳定性、可检测性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可谓是有机反应机理中两个不太相关的核心概念,借此,我们在
-
氢氟酸是弱酸,为什么腐蚀性反而会那么强?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少人都有这样的错误认知——酸性和腐蚀性或毒性是密切相关的。虽然基于这种认知能解决很多情况下的问题,但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比如:卤素组成的质子酸中,酸性大小排序明明是:HF
-
热力学自由能解析
热力学自由能解析系统可用能量的量化表达与过程自发性判断 自由能的核心概念自由能是热力学中的核心概念,用于描述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可用能量,以及判断物理或化学过程的方向性和自发性。根据不同的约束条件(如恒
-
关于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几个重要概念辨析
1、焓是什么?与什么因素有关?物质的具体焓值是否可测?焓(符号H)是一个很难说清楚其含义的化学量,它是在讨论恒压体系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为说明系统热效应的本质含义而引入的关于物质状态的一个函数(恒容过程
-
反应热的热计算与盖斯定律
一、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 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 途径无关。2、盖斯定律的计算方法(1
-
反应热与焓变概念辨析
反应热与焓变1、内能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3、焓与焓变(1)焓(H):是一个与内能有关的 物理量 。(2)焓变(ΔH):在恒压下,化学反应过程中 吸
-
反应热及其测定测定方法介绍
反应热及其测定1、体系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 体系 ,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称为 环境 。2、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 释放 或从环境 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
-
高中化学教材中需要区分的几种石灰
(1)生石灰:CaO(2)熟石灰:Ca(OH)2(3)石灰乳、石灰浆:Ca(OH)2悬浊液 (4)石灰水:Ca(OH)2溶液(5)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 (6)碱石灰:NaOH和CaO两种固体的
-
高考化学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出题误区清单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出题误区1.硫酸厂用氨水吸收SO2后再将吸收液与硫酸反应,将富集后的SO2循环使用点拨:对;工业制硫酸尾气中的SO2回收常采用氨吸收法;即先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硫,当吸收液中NH4HSO3
-
多重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时的注意点
多重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时的注意点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至少电离出两种阴离子和两种阳离子,这四种(或更多种)离子之间都能两两结合成难电离(或难溶)的物质或参与后续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样的离子反应称为
-
氢氟酸中和热的特性分析
氢氟酸中和热的特性分析一、数值特征氢氟酸(HF)与强碱(如NaOH)的中和热为68.2kJ·mol⁻¹(约16.3千卡),显著高于强酸强碱的基准值57.3kJ·mol⁻¹。这一数值是弱酸中罕见的例
-
氢氟酸(HF)电离过程放热的原因解析
一、电离过程的能量变化HF的电离分为两个关键步骤:解离吸热:HF分子断裂H-F键生成H⁺和F⁻,此过程需吸收能量。水合放热:生成的H⁺和F⁻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离子,释放大量热量。由于F⁻离子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