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反应利用氮气与氩气保护的不同之处
介绍:氮气与氩气都是惰性气体!只是氮气没氩气惰,看看他们的性质吧:氮气:物理性质:单质氮在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在标准情况下的气体密度是1.25g·DM-3,氮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至-195.8℃时,变成没有颜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6℃时,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氮气在水里溶解度很小,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只溶解0.02体积的氮气。它是个难于液化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28
-
五水硫酸铜化学式中的“·”是什么意思?
这种中点写法只表示组成,不表示结构,所以什么化学键都有可能。不过这并不是说中点“完全没有意义”:在一个语境中使用“xA·yB”这样的表达一般意味着在这个语境中可以近似地将“xA·yB”这种物质看作A和B以固定比例x:y形成的混合物,亦即可以分别研究A和B的性质而不用太担心它们互相影响。比如说,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说明书上,盐酸左氧氟沙星的结构多半会被写成(左氧氟沙星)·HCl,表示HCl没有药理
-
游泳池的水那么蓝,是加了硫酸铜吗?
当年的里约奥运会,被全世界吐槽,尤其跳水池的池水一夜间突然由蓝色变绿色,让巴西颜面尽失。在解释池水变绿的原因之前,小编还是想先把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给弄清楚。其实,水里不添加任何物质,水也可以有颜色。水越深,其颜色也会越深。这是因为水可以吸收可见光中的红色波段,水越深吸收的就越多,而能量较高的蓝色波段却不易被吸收。所以,当水深到一定程度后就呈现出蓝色。大海就是这样,远远地看着是蓝的,可当你取一杯水时,
-
说苯酚有毒,又有腐蚀性,但为什么在医疗上可作消毒剂
苯酚(C6H5OH)简称酚,又叫做石炭酸。在常温下纯粹的苯酚为白色结晶,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本品与空气接触,或贮存较久时,往往微带红色,一般认为这是由于日光和空气的氧化作用的结果。生成的红色物质,组成比较复杂,有人认为是一些醌类化合物。苯酚在工业上的用途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塑料、杀虫剂、香料、炸药、药品等制造。在医学上也作为消毒剂。通常我们知道苯酚有毒,有腐蚀性,怎么又能做消毒剂呢?苯酚的毒性和腐蚀性
-
化学世界的未解之谜——到底存在多少种元素?
学校教室墙上贴着的元素周期表(the periodic table)一直都在不停地修订,这是因为人类发现的元素数量在不停增长。使用粒子加速器让原子核对撞,科学家可以制造出新的“超重元素” (superheavy elements)。相比从自然界发现的92种元素,超重元素的原子核拥有更高的质子(proton)数与中子(neutron)数。它们巨大的原子核非 常不稳定——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只有几千分
-
科学家提出21世纪的四大化学难题
到了21世纪,数学界、物理学界和生物学界都相继提出了各自领域的重大难题或奋斗目标。但在化学界,一直没有人明确提出哪些是化学要解决的世纪难题。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淡化化学的思潮。那么化学界果真提不出重大难题吗?有人对这一问题,提出21世纪的四大化学难题供大家一起探讨。 如何建立精确有效而又普遍适用的化学反应的含时多体量子理论和统计理论? 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所以化学反应理论和定律是化学
-
科学家发现超级原子 元素周期表要扩大
美国弗吉尼亚共同体大学物理学教授施夫.汉纳等人在最近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披露,他们成功地发现了由13个铝原子组成的“超级原子”,并将这个“超级原子”命名为Al13,Al是铝的符号,13表示它具有13个普通铝原子。很早以来科学家就企图寻找由多个单个原子组成的“超级原子”,他们希望这种“超级原子”具有现有单个原子不具有的化学性质,施夫.汉纳等人的工作是一个新突破。施夫.汉纳教授和他的同行———
-
“四步曲”搞定新情境下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近几年高考中的新型电池种类繁多,“储氢电池”、“高铁电池”、“海洋电池”、“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这些新型电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析这类考题,首先要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实质仍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其次会判断正负电极(或阴阳极),明确电极反应类型,即正极还原负极氧化(或阴极还原阳极氧化),再次掌握书写电极反应式的基本要求。该类考题万变不离其宗,在此总结相关技巧,避开繁琐的书写过程,供读者提升
-
怎么理解自发反应,熵变和焓变呢?
首先,什么叫自发反应?从字面上看,自发反应就是能够自动进行的反应,但确切一点应该这么说,在一定的条件下,譬如一定的温度压力的条件下,反应能够靠体系自身的力量而不借助于外力,譬如光电等能量的影响,而能够自动进行的反应叫自发反应。也就是说自发反应一定考虑到条件,因为某个条件下不是自发的反应,换了另一个条件可能就是自发的了。所以我认为对自发反应的理解有两点很关键,一个是不借助于外力靠自身的能力来进行的反
-
化学平衡常数有没有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表中只有数值,那么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这一点大家都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两个质量之比,同一个运算式子中,两个质量应为同一级单位,即都是千克或都是克,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并不是没有单位。平衡常数有一个大家族,包括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盐类水解常数和溶度积常数等等。这些常数的表中也只有数值,这些常数也可以根据式子计算出来。如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来,但是不
-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H2O”什么时候可以写入表达式中?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H2O”什么时候可以写入表达式中?【答】1、高中阶段,如不注明溶剂的情况下,溶剂一般为水,如果可逆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且反应掉的水分子或生成的水分子与水分子总数相比较微不足道,则水的浓度可以视为常数,并入平衡常数中,不必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例如:2、水为气相或者在非水溶剂中反应中水作为反应物或生成物一般会将水写入平衡表达式。例如:
-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H2O”什么时候可以写入表达式中?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H2O”什么时候可以写入表达式中?【答】1、高中阶段,如不注明溶剂的情况下,溶剂一般为水,如果可逆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且反应掉的水分子或生成的水分子与水分子总数相比较微不足道,则水的浓度可以视为常数,并入平衡常数中,不必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例如:2、水为气相或者在非水溶剂中反应中水作为反应物或生成物一般会将水写入平衡表达式。例如:
-
学法指导-高考热点:百变的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是个“小白脸”(白色细小的晶体),它很容易“生气”(与酸反应,产气速度快而多,还节省酸的用量!这一点比碳酸钠要优秀!用途是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它喜“冷”而怕“热”(溶解时吸热,温度降低,与稀盐酸反应也吸热,固体加热就分解了,用作干粉灭火剂、)注:碳酸钠固体溶于是放热的,碳酸氢钠固体溶于水是吸热的。它比较“温柔”(碱性比纯碱弱,可作胃药、发酵剂)它还有点“古怪”(若不了解它的脾气,我们会经
-
怎么区别食用碱、小苏打、泡打粉、酵母?
食用碱:食用碱指的是碳酸钠,化学分式为Na2CO3,不具备发酵功能,有时用来中和面团中发酵的酸味;小苏打:小苏打指的是碳酸氢钠,化学分式为NaHCO3,英文名BakingSoda,有时我们在食谱中看到简写字母“B.S”指的就是它。小苏打发酵原理是通过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蓬松,属于化学膨松剂,常用于发糕等食品制作。小苏打用量要严格掌握,用量稍多,面食会有碱味,成品气孔大组织粗糙不细腻;泡打
-
关于碳酸氢钠及其溶液的热分解拓展及复习建议
关于碳酸氢钠及其溶液的受热分解,连同碳酸氢钙,一直是中学化学经常讨论的问题。初中有碳酸钙与碳酸氢钙之间的转换,高中有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实验。要求学生机械记忆这些知识,显然不是好办法,而且也与教学目的不符。笔者建议将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碳酸氢钙放在一起对照分析,尽可能找出原因理解,并由这四种具体物质拓展到所有含氧酸盐,解释其热稳定性。碳酸钙分解温度为800℃,而碳酸钠一般认为受热不会分解
-
关于分子极性的认识和极性的判断方法
分子的极性属于分子性质,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指出:“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非极性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课本没有再给出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方法。但在思考和交流一栏中,给出了8种分子均表示出空间分布的结构式,设有3道题目,要求判断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在课后习题中同样有要求。在2007年起至今的课标卷25份理综化学试题中2007年31题B(物质结构选考题)(2)题要求
-
分子极性如何判断?四步就能搞定!
一、分子极性判断方法STEP1、共价键的极性判断化学键有无极性,是相对于共价键而言的。从本质上讲,共价键有无极性取决于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有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即为极性键,无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即为非极性键。从形式上讲,一般来说,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为非极性键,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为极性键。在学习共价键的极性判断时,一定要走出这样一种误区“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定为非
-
臭氧是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吗?
Ⅰ和Ⅱ为路易斯结构式;Ⅲ标出了总电子数;Ⅳ表明了3个平行p轨道;Ⅴ为大π键的结构式。中心氧原子的杂化类型:sp2杂化 ;成键类型:2个σ键,1个离域大π键; 立体构型:V形。键长:127.8 pm(该键长正好介于氧原子间的单键键长148 pm与双 键键长112 pm之间);键角:117°;氧氧键的离子性:8.3%;电荷分布:中心氧原子为+0.166,两侧氧原子为-0.083。因此,O3的正负电荷中
-
臭氧分子中的化学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
现代科学方法已经证实,臭氧分子(O3)是1个极性分子,那么其中的2个共价键当然是极性键,如果1个分子内的所有化学键均无极性,分子是不会显示极性的,因为分子极性(用偶极矩表示)实际上是分子内各键极性的矢量和。有人在研究极性键、非极性键概念时,简单地给出这样的判断依据“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键为非极性键”,这种以偏概全的总结是不合理的。首先从臭氧分子来看:现代科学实验已经表明,O3分子具有V型结构(图2
-
学法指导-热重分析判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组成
(1)分析方法金属化合物的热重分析研究对象一般为各种金属含氧酸盐、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热分解过程,一般为先失水、再分解、后氧化。如CoC2O4·2H2O在空气中加热时,受热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失去结晶水生成盐:CoC2O4·2H2O→CoC2O4。第二阶段,盐受热分解生成氧化物:CoC2O4→CoO。第三阶段,低价态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高价态氧化物:CoO→Co2O3(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