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化学知识点-物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如硫酸钠,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属于硫酸盐。(2)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照某种标准再进行分类。如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等。可以将繁杂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过程清晰地表示出来,方便我们学习研究。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大树,有叶、枝、茎、根。总体来说,树
-
中学化学常见试剂归纳
1.氧化剂:指得到电子的物质。中学化学中的氧化剂有:Cl2、KMnO4、浓H2SO4、HNO3、FeCl3等。 2.还原剂:指失去电子的物质。中学化学中的还原剂有:Na、Al、Zn、CO、C等。 3.干燥剂:指能从大气中吸收潮气同时与水化合的一种媒介。中学化学中的干燥剂有:粘土(即蒙脱石)、硅胶、分子筛、无水CaCl2、碱石灰、P2O5、浓硫酸等。 4.漂白剂 吸附型:活性炭
-
常见的试剂显色
1.石蕊试液:遇酸,显红色 遇碱,显蓝色 2.酚酞试液:遇酸,不显色 遇碱:显红色 3.碘水遇淀粉溶液:显蓝色 4.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显蓝色 5.湿润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显红色 6.PH试纸:遇碱,显蓝色 遇酸,显红色 7.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遇I2、Cl2 、FeCl3等显蓝色
-
分子结构规律——最大对称原理
化合物中的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之间总是尽可能最大角度地对称分布,因为共用电子之间的角度越大,对称性越高,它们之间的同性排斥力就必然越小,这样分子就必然越稳定。这个规律不妨叫做最大对称原理。只有当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或共价键)相同时,它们才可能最大角度地对称分布。而凡是具有这种最大角度对称分布的分子必定是非极性分子。相反转来,凡是化合物的非极性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或共价键)都具有这种“最
-
肥皂的盐析与胶体有关吗?
盐析:指的是一类亲液体如蛋白质胶体、淀粉胶体,以及肥皂水,合成洗涤剂的溶液和一些小分子溶液(如乙酸乙酯),当加入某些无机盐时,使分散质的溶解度降低而结晶析出的过程,该过程具有可逆性。当加水后,分散质又可溶解形成溶液。胶体的凝聚:指的是由于某种原因(如加入电解质)破坏了胶粒的结构,从而破坏了胶体的稳定因素,使胶体凝聚。该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因此,过程是否可逆,这是盐析与胶体的凝聚的重要区别。故肥皂的盐
-
灯管中的稀有气体介绍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有颜色的光,因此可用来制造霓虹灯。千变万化的霓虹灯制造原理其实很简单:在普通的透明玻璃管内两头嵌上金属片,然后将管内的空气抽出,接近真空,再充入氖或氩等惰性稀有气体,用2000伏特以上的高压通入电流,就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充氩气时会发出蓝色光,充氦气会发出粉红色光,充氖气则发出红光。其实,“霓虹灯”就是由英文“氖灯”,即“NEONSIGN”得来的,“霓虹”两字实际上是“N
-
学法指导-稀有气体用途速记
氦氖氩氪氡和氙0.94空气间称作稀有因此缘量少应用却广泛工业生产和光源灯泡耐用充氩氮隔绝空气电弧焊起因就是反应难称之惰性也不冤氖气红色氩紫蓝小太阳里充的氙充入氩气粉红现航空航海氖贡献广场照明亮数氙氦气制冷氙医院激光技术氖氪氙
-
学法指导-十类常考试剂的性质和用途归纳
1.去污剂:水解呈碱性的强碱弱酸盐在生产生活中常作去污剂。工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所用去污剂多种多样,但在高考中常考查强碱弱酸盐作去污剂。这是对主干知识即盐类水解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例如Na2CO3水溶液因弱酸根离子(CO32-)水解呈碱性;而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性羧酸盐和甘油,从而达到去油污的目的。另外,由于强碱弱酸盐(Na2CO3)水解要吸热,温度升高,(Na2CO3)水解程度增大
-
学法指导-浅谈中学化学中的“反常”
教师往往会给学生总结很多化学规律和经验等,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然而经常会有学生提出一些有悖于经验规律的情况,这些反常事例背后的原因往往又是正常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性质反常1.弱酸也可制强酸我们都知道强酸可以制弱酸,比如盐酸可以和CaCO3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成CO2和水。CuCl2+H2S=2HCl+CuS↓,H2S可以制得HCl这种强酸,
-
学法指导-常见无机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是非判断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描述判断1.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2.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3.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4.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作织物漂白剂(√)5.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用于泡沫灭火器灭火(√)6.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7.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8.氢
-
根据高考说明和教材总结50例生活中化学现象
现行高考说明中要求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对有些现象能加以解释。下面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搜集体现渗透于生活中、生产的化学50例,以期对学生复习备考有实实在在的帮助。1.在山区常见粗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呆小病(克汀病),医生建议多吃海带,进行食物疗法。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体缺一种元素:碘。2.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3.黄金的熔点是1064.4℃,比它熔点高
-
几个比较重要的化学历史问题
1.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就会炼铁;战国晚期就会炼钢。2.西汉时期我国已发现了铁能从铜盐中置换出铜的反应,到宋代初用于生产,成为湿法冶金的先驱。3.1965年我国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4.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先后发现和制得了氧气。5.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较早运用天平作为化学研
-
化学发展简史
一、化学的前奏1.人类文明的起点——火的利用 在几百万年以前,人类过着极其简单的原始生活,靠狩猎为生,吃 的是生肉和野果。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至少在距今 50 万年以前,可以 找到人类用火的证据,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经火 烧过的动物骨骼化石。 有了火,原始人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吃了熟食后人类增进 了健康,智力也有所发展,提高了生存能力。 后来,人们又学会了摩擦生火和钻
-
化学史上12个著名的偶然发现
1.石蕊指示剂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着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刚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香,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小心翼翼地摘下几朵玫瑰花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大滴盐酸飞溅到玫瑰花上,波义耳舍不得扔掉花,他决定用水为花冲洗。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
-
盘点以中国人命名的化学反应
在大学《有机化学》课程中,学习还原反应时一定会提到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反应,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化学反应。有机化学发展至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各类化学反应被发现。其中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被冠以人名,以纪念首次发现或是对该反应做出深入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这也是给予化学家们最崇高的嘉奖和荣誉。迄今为止,大概已有上千个人名反应被报道,但为人们所熟知和使用的有300个左右。其中,
-
化学与STSE- 38.酒精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乙醇与水相互作用能释放出热量,人体摄入少量的酒精能使人精 神,解除消极情绪,但酒精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甚至导致脑麻 痹,对消化系统有抑制作用,使消化停止,因此饮酒必须限量。大量病 理学检验资料统计表明,每日摄入酒精量在1克/千克以内者可避免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酒精浓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对人体损害的程 度,因此大量饮酒对身体是有害的。
-
化学与STSE-37.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什么?
酒品种繁多,但无论是用谷物酿造的酒,还是用果实酿造的酒,都 不同程度地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和辣味,即酒精的气味。酒精,学名 “乙醇”,化学式C2H5OH,是酒中最主要的成分。它是在含有淀粉或 糖的物质中加入酵母进行发酵而产生的,其化学反应过程如下:(C6 H2 O5 )n c2 h5 oh + co2乙醇也可以用乙烯水化法合成。化学反应过程如下:CH2 一CH2 + H2O C2H5OH
-
化学与STSE-为什么吃糖不宜过多?
吃糖过多或甜食过量,会影响健康,引起多种疾病。糖或甜食属 酸性物质,而人体的内环境是弱酸性,从而加速细胞老化,头发变黄变 白,性格暴躁。甜食消耗体内的碱性物质——钙,引起骨骼脱钙、骨质 疏松。糖会增高血脂,促使动脉硬化。一个人每天吃糖超过110克, 发生心肌梗塞的机会要比每天吃糖60克的人多5倍以上。此外,吃 糖过多还可引起糖尿病,肥胖病,融齿等。因此,吃糖不宜过多。
-
化学与stse-糖果和蔗糖是不是一样
我们习惯上认为糖包括的范围很广,什么硬糖,软糖,夹心糖等, 反正都叫它们是糖。它们与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都是不相 同的。糖果是一个总称,它的花色品种,实在繁多。当我们走进食品商 店,五颜六色的糖果琳琅满目,有硬粮,软糖,口香糖,巧克力糖,还有 花生糖,芝麻糖等等,而且硬糖和软糖里面还有许多品种,各种糖果的 名称,我们一下子也说不全。尽管糖果品种这样多,但他们的主要原料都是蔗糖和糖稀。糖稀 在
-
化学与STSE-为什么蔗糖有甜味?
糖的甜味,决定于糖的分子结构。据试验结果,甜味与物质分子 结构中的羟基(OH)有很密切关系。例如,水分子中含有一个 “一OH”(水分子H OH),它就淡而无味;乙二醇分子中含有两个 “ 一O H ”,它的俗名叫“甜醇”,顾名思义,它当然有些甜味;再如丙三醇 分子含有三个“一OH”,它就是人们常在寒冷季节用来保护皮肤的东 西,也是制造化妆品的重要原料之一,俗名叫做甘油,它的甜味要比前 面两种强些。但